一、冬至由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恪遵宪度抄本》“冬至一阳生”严格来讲,冬至节气反映的是阳光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偏移规律,冬至节气的到来标示着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非是阴阳概念中的阴气最盛的一天。
二、冬至对身体的影响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寒性收引,血管收缩导致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脾胃虚弱,肾阳不足之人会出现脘腹冷痛,腹泻,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等症。寒性凝滞,会出现各种疼痛。另外天冷也易冻伤。户外活动要做好防寒保暖。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冬至干燥寒冷,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人要注意预防伤风感冒,以免引起病情发作或加重。
三、冬至的养生原则
1、定时起居:最好是早睡晚起,等到天亮再起床,尤其是老年人,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尤其要做到缓慢起床,不能醒来立马起床,可能导致血压急剧升高。空气污染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2、多做运动:最好太阳出来再去锻炼,这样阳气升发,还可以晒太阳补阳,也不会因为太冷而出现心血管意外。除此之外,年轻人更要多运动,因为长期在办公室坐着,很少晒到太阳,身体内血液不畅通,更容易生病,多运动还能有利于增加免疫力,减少感冒。
3、快乐情绪:有个好心情,就是一剂很好的养生药,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都暖洋洋的,而且身体的气血也会通畅。
4、防低温损伤:冬至之后,气温进一步下降,适时增加衣服,避免严寒刺激。
5、食补温肾:冬季食补最主要的是补肾精,因为肾属冬天,冬季里是补肾的最好季节,而冬至是最重要的补肾节点。
6、药补要对症:增苦少咸,防止肾水过旺。有选择性地进补膏方,专家们并不建议大家盲目吃膏方。膏方主要适用于慢性病患者和免疫力低下者,而且膏方需要根据个人体质辨证开药。
四、推荐食疗
此时的养生重点:顺应四时,做好饮食调养。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冬至是“冬令进补”的大好时节,通过食疗进行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1、当归枸杞生姜羊肉粥
材料:枸杞子30克,羊肉克,当归10克,大米克,生姜10克。葱白、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枸杞子、当归洗净。将羊肉洗净,切碎。将大米淘洗干净,与羊肉、枸杞子、葱白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成粥即可,食时加味精、精盐,
功效:补肝益肾,益精养血,提高机体免疫力。
2、羊肉炖萝卜:
材料:白萝卜、红萝卜各克,羊肉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将红萝卜、白萝卜去皮洗净切块,羊肉洗净切块,并于沸水中焯去血水备用。沙锅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后放入羊肉、生姜、料酒,小火炖至六成熟,加入萝卜,焖至羊肉烂熟,调入精盐、味精即成。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
3、羊肉馅饺子
材料:羊肉克大葱5根花椒1勺生抽1勺蚝油1勺香油3勺
做法:将羊肉做成馅,大葱切成小段,和香油混合,备用。花椒用开水泡,做成花椒水。肉馅加盐、生抽、蚝油、花椒水。再加入香油混合均匀,不断往同一个方向搅打,做好饺子馅。和面,擀皮,包饺子。沸水下锅,煮5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啦。
功效: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