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
今天是24节气当中的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今年立秋正处于“三伏天”里的“中伏”,对于身体来说,是一个巨大考验。
立秋之后,天气短期内还会很热,但这股热不同于夏天。夏天气温虽热,但我们身体的孔窍开泄,能让汗液蒸发。一旦到了秋天,早晚就有凉风了。凉风来袭,身体能立刻感知凉意,汗液往回收,津液往里走,但如果收敛得太厉害了,就会让体表感觉干燥,比如鼻孔干燥、嗓子干燥、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小便赤*、大便干结等。
燥主秋令,且燥邪易伤肺,归根结底,这所有问题的症结都在于——肺。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其位最高,不耐寒热”,且肺“喜润而恶燥”,最易受燥邪伤害。所以入秋后,肺是最容易被伤害的。
肺是我们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其他脏腑有覆盖保护作用,肺在秋天最易伤,但反过来看,此时也是养肺的*金时机。
吃出一颗*金肺
想要养肺,最简单的就是食疗,在所有颜色中,肺最爱白色的食物,比如山药、百合,梨子、银耳、莲子,立秋后多吃,这样冬天可以少生病、不生病。
1、山药
现代营养学认为,山药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还富含钾、镁等矿物质元素,具有营养滋补、诱生搅扰素、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还能改善冠状动脉及微轮回血流,可治疗慢性气管炎、冠芥蒂、心绞痛等。天气枯燥,易伤肺津,招致阴虚,出现口干、咽干、唇焦、干咳等病症,此时进补山药最为适合,因山药是安然平静之品,为滋阴养肺之上品。
推荐吃法
山药不仅能够切片煎汁作为茶饮,还能够炝炒、熬粥,适合不同体质的人食用。在烹饪山药时,一旦切片、切块、切丝等,一定要将山药放在水中保存,以免山药氧化,失去口感和雪白的外观。
2、百合
现代研究发现,百合含有的生物素、秋水碱等多种生物碱,对人的情绪有良好的安定作用,有神经衰弱的人食之有益。百合有镇咳、平喘的作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肺气肿经常咳嗽的人,吃百合能改善肺功能,有助于减轻症状。
推荐吃法
男女老少都可以吃百合,但其性偏凉,故患有风寒咳嗽、脾虚者不宜食用。百合有鲜品与干品,用作食疗,鲜品的效果优于干品,可以清炒或者我煲汤。新鲜百合以皮薄瓣匀、肉质肥厚、色*白为上品。其干品耐储存,服食方便。吃百合不宜多,通常一天的食量是干品不超过20克,鲜品不超过30克。
养肺良方
除了食疗,一些简单的小动作也是养肺良方,随时随地可以做。
笑一笑
宣肺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深呼吸
清肺
适度的呼吸动作有助于清肺。以下是两种比较简单有效的呼吸法,不妨一试:腹式呼吸法。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然后用腹部带动来呼吸,这种呼吸方式的目的是增加肺容量。
常咳嗽
净肺
随着工业污染和城市汽车排放量的增加,大气污染也随之加大。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后,轻者可引起支气管、肺泡的炎症,重者可引起中*,甚至癌变。因此,秋日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日早晚应选择空气清新处主动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污染物,减少肺部损害。
多喝水
益肺
秋季气候干燥,使人体大量丢失水分。要及时补足这些损失,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还可直接将水“摄”入呼吸道,方法是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即可。
按鼻翼
健肺
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与鼻翼交界处)20次,每天早晚各做一至两组,有助于清洁鼻腔。
扩扩胸
养肺
平时注意呼吸系统的锻炼,可用腹式呼吸法: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然后用腹部带动呼吸,能增加肺容量,尤其有利于慢阻肺和肺气肿病人病情恢复,还可保持肺细胞与支气管的弹性。
除了养肺,立秋后我们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饮食调养:“少辛多酸”慎进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
我们要少吃葱、姜、蒜、韭菜等辛味食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茄子、鲜藕、丝瓜、*瓜、冬瓜等食物。
起居调养:“早睡早起”忌贪凉
立秋时节已是秋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睡早起,与鸡俱兴”。
一般来说,秋季在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睡前可吃些养心阴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等,有益健康。
运动调养:轻松平缓不过度
立秋后,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运动时,也要顺应“收、养”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
专家建议:登山是立秋后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既可以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还可以降低血糖;同时,入秋后还可以逐渐进行一些步行、太极拳等耐寒训练。
精神调养:安神养气莫悲秋
入秋后,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褪黑激素分泌增多,人们的情绪自然就容易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
专家建议:要克服悲秋情绪,在精神调养上,应培养乐观豁达的胸襟,保持心情舒畅,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
朋友们,立秋养生的知识,你学会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