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陈启远悬壶三十载矢志为岐黄
TUhjnbcbe - 2022/10/31 21:19:00
中科白癜风医院院长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627/6359009.html

7月12日清晨,贵阳市乌当区五行得安康中医馆的大厅已坐满了前来就诊的病人,他们有的是来复诊,有的是经朋友介绍慕名而来,只为找同一个医生给自己看病。

从给一个人看病到给一家人看病

75岁的周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一大早便从息烽县石硐镇来到贵阳市乌当区五行得安康中医馆,虽还未到接诊时间,中医馆工作人员仍带着周先生走进了陈启远医生的诊室。

“老人家,咱们又见面了,您身体又不舒服了吗?”看到几个月不见的周先生,坐在位置上的陈启远问。

“陈医生,上次您给我开了三副药,吃了好多了,这几天又有点呼吸困难、胸闷,又要麻烦您帮我再检查哈。”面对陈启远的询问,周先生答。

把过脉后,“我再看看您的舌头。”陈启远看了看周先生的舌头,便开始写处方,“我再给您开三副药,您平时要多注意休息,不要劳累,不要受凉。”陈启远叮嘱。

去年6月,患有肺气肿的周先生突然病情加重,情况非常危急。“医院住院治疗了20余天,病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经常上气不接下气、呼吸困难,连走路都走不了,医生也束手无策,于是我就选择出院回家休养。”周先生说,后来经过朋友介绍找到了陈医生,“给我开了三副药,吃了一周后,我的病情便有好转。自那以后,只要自己和家人身体不舒服,就找陈医生帮我们看病,我们一家都很相信他。”

“不仅是我们一家人,我们镇还有很多家庭只要有人生病了,都找陈医生看病。”周先生告诉记者。

世代行医从小便与中医结缘

周先生口中的陈启远医生,出生于息烽县石硐镇高峰村,是一名中医,也是乌当区五行得安康中医馆的负责人。因为家里世代行医的缘故,陈启远从小就跟随父亲上山采药,认识了很多中药材,看到父亲用山上采回来的药材治愈了许许多多患者,陈启远心里燃起了一个念头,“我也成为一名好的中医。”

年,19岁的陈启远考上了贵阳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学校4年的学习,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跟着老师们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进一步了解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对我的从业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陈启远说。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等,判断出结果后再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还讲究‘治未病’,中医也是一门预防医学……”谈起自己的专业,陈启远滔滔不绝。

因为家里行医的缘故,陈启远从小就看到很多病人慕名找父亲看病,得到救治后对父亲千恩万谢,每治好一个病人,父亲也很有成就感,那样的场景一直印在他的脑海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找他看病。山东省临沂市的冯先生便是其中一位。

年,冯先生的儿子因打篮球意外受伤导致腰椎粉碎性骨折,医院建议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存在损伤神经、可能导致下半身瘫痪的风险。冯先生不愿儿子冒险,四处寻医,想找到更安全的治疗方法。多方打听后,了解到陈启远对治疗疑难杂症颇有独到之处,于是便打电话请他到山东给儿子看病。

“当时那个孩子才17岁,一直躺在床上,痛得脸色苍白,身体也不能动。看到这种情况,我也很震惊,一方面是对治疗效果很难把握,另一方面是想到孩子还那么小,实在不忍心看他那么痛苦。”陈启远回忆,当时用自己调制的喷剂先给孩子缓解疼痛后,再用自制的膏药外敷,配上内服中药治疗。

经过十多天的精心治疗,待孩子的病情有所好转,陈启远才返回贵阳。他一直和病人家属保持联系,及时了解病人情况,继续为病人开方诊治。

4个月后,冯先生打电话告诉陈启远,孩子已经完全好了,又可以打篮球了。听到消息后,陈启远心里也松了口气,也为孩子的康复感到开心。

 秉承幼训 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

如今,陈启远不仅在自己的中医馆行医治病。他一直秉持着年少时的信念——“要当一名好医生”,每半个月便要回到家乡进行一次义诊,希望在家乡能救治更多疑难病症患者。用他自己话说,也算是为建设家乡出一份自己的力。

7月5日中午,在中医馆接诊完患者后,还未来得及休息,陈启远便马不停蹄赶往息烽县石硐镇进行义诊。

下午2时,刚到石硐镇的陈启远,看到已有30多名患者等着自己,顾不上休息,他便开始把脉看诊。

当天,义诊现场来看病的人很多,陈启远不慌不忙,认真倾听每一名患者讲述自身病情,仔细把脉,细致询问每一个病人的病情、寻找发病根源,并细心地叮嘱他们今后要注意的事项。

在陈启远看来,认真和耐心对一个医生来说非常重要。“没有耐心是当不好医生的,病人的表述很重要,他们不只是在讲病情,很多时候也是在传递一种情绪,医生适时鼓励和安抚也是一种治疗手段,有时候产生的治疗效果会更好。”陈启远感慨地说。

行医30年,历经形形色色的病人、病情,陈启远认为,中医治病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他认为很多病症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治疗过程往往也会比较漫长,这就很需要病人的信任和配合,但往往在治疗和调理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患者选择放弃。

这也让陈启远意识到,治病救人不能光靠医技,更重要的是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让患者清楚自身病情,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更好地生活。

作为一名医生,陈启远也遇到了许多无法治愈的病人。每每想起没能救治的患者,他心中总是充满遗憾和无能为力。

立志从医以来,虽然经历许多艰辛,但陈启远对自己年少时的选择无怨无悔,从未停下钻研学习中医的脚步。问及最近常看的书籍,陈启远告诉记者,《*帝内经》《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是他每天都要翻开来仔细阅读的。“中医是一门需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学习的学科,越钻研越感觉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我希望怀揣着儿时的中医梦想,继续传承中医精神,尽心尽力履行好一名中医人的职责。”陈启远说。

通讯员 龙金毓赵明艳

编辑孙远铭

二审张婷

三审闵捷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陈启远悬壶三十载矢志为岐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