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岐*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
因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故用麻*发表散寒,附子温肾强心,细辛搜剔、温散深入少阴之寒邪。
本方药仅3味,配伍精当,功专效宏,临床运用机会颇多,远远超出了原书的适应范围,而可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多种病证。
目前临床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医者畏惧麻辛附而不敢使用;有的即使遇到适应证,亦不愿单独或仅稍事加味使用(仅加一二味),而必加减得面目全非,或喧宾夺主。若此者疗效自然降低,其至无效。
适至反思之时,不咎思维方法之误,反怨经方难用。俗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兹结合若干病例,谈谈运用本方的几种思维方法,以期抛砖引玉。1.方证对应法
方证对应,又称方证相应、方剂辨证、汤证辨证等,乃张仲景著作的一大特色。按照方证对应原则,只要临床特征性症侯与仲景书中的描述相符合,就可将经方信手拈来,而不必受后世创立的诸种辨证方法的限制。直而言之,这实际上是在重复仲景当年的临床实践,堪称运用经方的一条捷径。
如年3月曾治我院某男,62岁。患者周身恶寒,背部尤甚,困倦欲眠,但卧床又难成寐,已历3日。其人形瘦色苍,嗜烟多年,宿患肺气肿。3年前曾摄胸片发现肺部有一阴影,初疑为肿瘤,经抗炎治疗后阴影消失。但3年来每年均发病3-4次,每次症状均以恶寒思睡为主,且必须住院0.5-1个月,叠经输液(药用抗生素、维生素、肌苷等)、输血方能渐渐缓解。西医每次诊断均为“肺气肿”、“重感冒”。
这次本应住院,但患者一想起历次输液时手背肿胀难忍,便心有余悸,故欲先服中药一试,如不效再住院。
刻诊:体温36.8℃,精神萎靡,困倦思睡,纳尚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伤寒论》少阴病篇提纲证是“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今患者发病伊始,便周身恶寒,困倦思睡,脉沉细,显系寒邪直中少阴,而与提纲证基本符合。
故笔者不受本医历次的同一诊断与治疗的任何束缚,而拟使用方证对应法,投麻*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
但虑其年老体虚,且发病已3日,恐汗多伤正,故不用生麻*而用炙麻*,再加炙甘草以匡扶正气。
处方:
炙麻*10g,熟附片15g(先煎半小时),北细辛6g,炙甘草6g。服1剂,并无汗出,但周身恶寒,困倦欲眠等症渐渐消失,精神转佳。随访1年未复发。
可见方证对应法,实为准确运用麻*附子细辛汤的一条捷径。2.病机推求法
《内经》要求医者“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
而“谨守病机”的前提是准确地推求病机,即在尽可能详尽地审疾察症,完整地占有四诊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最后作出病机诊断,以利于遣选高效方药。
如前所述,在《伤寒论》中,麻*附子细辛汤证的基本病机是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这是就外感时病而言。若系内伤杂病,其基本病机则为阳虚寒凝。
实践证明,临证时只要细心体察,准确地推求出这样的病机并不困难。然而在四诊资料不全时(病人函诊时经常遇到),就比较麻烦了。
如《中国乡村医生》年第7期刊出拙文《左小腿剧痛25天》之后,于9月初收到江苏省张家港市化肥厂卫生所范医生来信称:其妻右膝关节疼痛多年(有右膝外伤史10余年),经X光摄片,诊断为“右副韧带损伤伴胫骨上端轻度骨质增生”。
医院曾动员其手术治疗,但患者已44岁,估计手术效果欠佳,便予以封闭治疗。因经常复发,特函诊求服中药。
制附片90克,麻*15克,辽细辛15克,生姜95克。这个方,他吃完一副过後,感觉身上有汗出,但是汗很少,微微有一点点汗,这个汗一出了,他一身的这种不灵活,不舒服,就是说,说讲不是很明显,不灵活的感觉,不舒服的感觉一下就没有了,一身也不痛了,两个眼睛的光感增强了。一副药下去过後,光感增强了。服第二副过後,他能够数指,能够辨清在一米以内的人了。在原方5剂过後,双眼的视力恢复到正常。
暴聋,肾开窍于耳,有的人是受了大寒以后,突然之间听不到东西了,这是肾和耳朵之间的通道被寒气所伤。卢崇汉《扶阳讲记》p55讲了一个暴聋治愈的案例,36岁王姓女患者于年一月初隆冬季节里冷水洗衣,在冷水中浸泡了将近三个小时。当天就开始恶寒发热,并出现耳鸣,继而出现听力减退,第二天早晨两耳一点声音都听不见了。西医耳鼻喉科和神经科治疗一个多星期没有效果。后来去找卢崇汉治疗,当时的临床症状是微微恶寒,身痛,嘴唇略略发紫,舌质略绛,苔薄白腻,脉沉紧。卢崇汉认为是寒邪直中太少两经,伤伐脾、肺、肾三脏的阳气,寒邪凝闭经隧;因为耳为肾窍,肾气不能上通于耳就会导致耳聪顿失。其病机为寒凝窍闭,经气阻滞,而发为暴聋。治疗的方法是温肾、宣肺、暖脾,用大剂麻*附子细辛汤加生姜(制附片90g麻*15g辽细新15g生姜75g),两剂治愈。暴哑,足少阴肾经从咽喉这一块上行,风寒侵犯了这一块会形成暴哑。好多人非常容易扁桃体发炎,于是就动手术割掉,这样其实很严重的伤害了足少阴肾经。这样一来,足少阴肾经的天然屏障没有了,一感风寒,马上就传到少阴内部了,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卢崇汉《扶阳讲记》有个病例:病来得很突然,说不出话来了,一点声都发不出来了。在88年的12月7号,接到了一个从汶川,,也就是都江堰还要朝裏面走公里左右,这个山裏面,这个大山咯,阿坝藏族自治区的病人,他是一个56岁的男性教师,由於两个月前,突然降大雪,因为这个地方十月份就开始降雪了,当时他穿的衣服穿得很少,受寒了,就没有做准备,出现了这些表证,头痛,项强,恶寒,他当时又没有其他的一些医疗手段,有解热镇痛片,所以当时他就超剂量的,开始服了一片没有用,後来就连续服了三片,就是剂量很大,服下去过後,就出大汗,汗一出,头痛减轻了,但是第二天,说不出话来了。声音完全哑了。当然就惊慌了,医院去,医院去,但是治疗没有好转。所以到成都。当时我见到这个人,块头(就是身体啊)还比较大,比我个子还高,很壮实,但是由於这个疾病折腾了他三个礼拜了,人感觉得很疲倦,人有倦容,讲话,由於他听不见,所以讲话的时候就讲得相当大声,想讲大,又讲不出来,就很费力的想讲,没有办法,我没有办法听到他讲话,就呵哈咯呵哈的,最後就改用写,他是怎麽怎麽情况,他写的症状呢,头痛,项强,身痛,微微恶寒(恶寒有点),咽痛,舌质是淡红色,舌苔是白、润的一个苔,脉沈紧。当时从他的表现,临床的症状看,以及从他的舌脉来看,所以当时我认为,他是由於寒中太少二阴所导致的暴哑,那麽治疗的方法呢,就是用宣肺、温肾、暖脾。用药呢,就是麻*附子细辛汤加生姜。当时用:制附片75克(当然制附片一定要先煎两小时,要去其麻,要煎熟,煎透,由於它如果没有煎熟,煎好,会含有乌头堿),麻*15克,辽细辛15克,生姜60克。这个方子吃了一副,出大汗,头痛,项强,身痛,恶寒明显的减轻了,声音能够发出来一点点了。两剂药,吃完过後,头痛,项强,身痛,恶寒完全消失了,声音恢复正常了。但是微微感到乏力,有乏力现象,所以在原方,这已经不叫原方咯,去麻*,去掉细辛,加桂枝30克(生),淫羊藿20克,砂仁15克。又吃了两副,体力完全恢复了。这三种病,一般人是想不到少阴中寒这上面来的,所以吃再多的药,但是不对症,病是不会好的。四川的卢崇汉医师治疗过很多这样的疾病。他用的附子一般要在60克以上,麻*15克以上、细辛也在15克以上。如果药量轻的话,可能就达不到治疗效果了。重寒必须重药来治疗。仅供临床参考,非专业医生请勿试针试药ID:hnbfdycx艾御享堂
版权声明:编辑/小鱼校对/楚南图/源于网络公开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觉得不错,点个赞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