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销
暑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应注意降温防暑,同时做好健康养生,这七点需注意~
1多饮温水益消暑
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夏季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多喝水有助于消暑。喝水以温开水为宜,还可适当喝些茶。
小编提醒,一次性饮水不可过多,否则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容易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
2
药材入粥滋补身体
大暑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如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熬粥食用,对身体大有裨益。芳香型植物煮汤或熬粥可缓解头晕,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
3
食家禽肉补气血
家禽肉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具有补肝肾、祛风解*的功效。夏季食用可气血双补,还有安神的作用,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以及神经衰弱者进补。
4
吃姜暖胃增食欲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虽热,但阳气在表,阴气在里,内脏反而容易受冷,姜具有暖胃、祛风散寒、解*杀菌的功效。此外,生姜还有增进食欲、缓解胃痛、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5
“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前后,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为避免中暑,尽量不要大量运动。可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选择散步等低强度的运动。
6
“情绪中暑”不可忽视
高温天气,不仅会给身体带来不适,还会对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出现“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身心健康危害很大,很容易造成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压升高等。应保持乐观的心态,戒躁戒怒,规律睡眠。
7
冬病夏治最适宜
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大暑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阳虚症,最适合在夏季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中暑了怎么办?
闷热天气,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找一个阴凉处休息,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同时补充水分,并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若无好转迹象,要及时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