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孩子咳嗽一个月,
“罪魁祸首”原来是它
6月25日端午节,医院呼吸二病房主任李渠北教授携团队放弃休假,与“母子”异物上演了一场精准搏斗。经过多学科合作,在麻醉师江锐及内镜室护士的通力配合下,李渠北教授运用钳取、冷冻等内镜技术一次性成功取出1岁女童气管内的“母子”异物。
1
咳喘不止,
婷婷究竟怎么了?
1岁5月的小婷婷(化名)来自四川,1月前无诱因出现咳嗽、吼喘等症状,医院行CT检查后考虑为支气管炎。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仍不见好转,这可把婷婷妈妈急坏了。为进一步诊治,端午节当天婷婷妈妈带着孩子来医院呼吸科门诊。李渠北教授听诊后发现孩子两侧呼吸音不对称,左侧稍减弱,考虑异物的可能,立即安排行CT+气道重建。
“之前已经照过CT,说是支气管炎,没有看到异物呢?”婷婷妈妈很疑惑地说。
经检查,婷婷的左主支气管异常密度影伴左肺气肿。如不及时取出,将有窒息的可能,甚至危及生命。见此情况,李教授立即安排婷婷入院,并协调麻醉科、内镜室尽早安排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
6月25日一早,李教授携团队展开术前讨论,由于家长不清楚孩子吸入何种异物,加之异物已在气管里一个多月,很可能已被肉芽包裹,增加了取出难度。
在为婷婷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只见一层层肉芽将异物包裹,镜下仅能看到一条长长的白色异物。*女士看着镜下的异物形状说:可能是“瘦肉丝”。
镜下的瓜子皮之“母”
2
李教授智取“母子异物”,
助安安重展笑颜
异物若是肉丝,在被肉芽包裹、位置紧贴气管壁的情况下,直接钳取将会出现异物被夹碎、触碰肉芽出血等情况。李教授凭借多年的内镜操作经验,决定调整手术方案,采取冻切法,顺利取出异物,发现是一块2.5CM*0.5CM的瓜子皮。
正当大家都松口气的时候,李教授在检查气道时发现在左下方还有一块异物,这又是什么?
镜下的瓜子皮之“子”
该异物位置更深,且经第一次取出异物后气道内产生的分泌物增多、视野模糊、气道粘膜水肿、气道变窄,更增加了取出难度。
“从医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李教授说。
是这次一起取出来,还是等气道消肿后下次再取?尽管在气道肿胀的情况下取深层异物的难度更大,但为了孩子不必再经历第二次手术,李教授决定继续手术,取出第二个异物。
李渠北教授及团队异物取出术中
李教授采取直接钳取的方式取异物,但异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听话”,当将异物钳取在隆突处时被卡住了,看着镜下的异物随着安安的呼吸左右摇摆,仿佛在躲迷藏。李教授迅速调整气管镜角度,更换冻切法快速取出异物。
还是一块瓜子皮,由于两块瓜子皮形态一大一小,小的掩盖在大的里面,被团队起名为“母子”异物。
历时两小时,“母子”异物被成功取出,婷婷的咳嗽、吼喘症状得以缓解。
医生提醒:
提高警惕,谨防误食
家长平时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进食时不要打闹、说笑,三岁以内小婴儿尽量不吃瓜子、花生等坚果类食物,不要给小孩玩耍笔帽、铁钉等小块状、小粒状玩具。
若发现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吼喘症状,需警惕是否误吸小物件,医院诊治。异物多一天呆在气管中,便多一份危险。
家长给医护人员送上锦旗表达感谢
李渠北教授提醒到,类似“母子”异物实属少见,影像学检查也很难发现,需要操作者在异物取出后再次行气道检查。若家长在观察孩子治疗一段时间后仍不见好转,需到呼吸专科行进一步检查,细究病因。
文稿:呼吸二病房
编辑:袁儒青宣传科实习生张文静
审核:刘嘉宣传科李渠北呼吸二病房刘芳*办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