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遇到一位客户刘先生来咨询保险,最大的难题就是中招了新冠肺炎,目前已经治愈。
研究下来,对于新冠肺炎患者,保险公司一般会根据诊断时间、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治疗时间及治愈时间,根据不同情况给出不同的核保结论。
比如临床分型为轻型、普通型治愈半年后复查无异常(无并发症、后遗症),通常可以争取保险公司给予标准体承保;如果是重症及危重症治愈,那么至少要等一年后,再根据复查结果决定是否承保,以什么方式来承保。
结合蒋先生的案例,他是在年1月28日确诊的新冠肺炎轻症普通型,2月24日出院。3月跟我说,复查肺部CT显示仍旧有一丝病灶未完全吸收,医生说要等三个月再复查一次。到了5月底客户再去做了复查,显示病灶完全消失,一切正常。
不过,因为没有新冠肺炎的核保先例,我们也只能拼概率,*运气,把市面上能够支持人工核保的保险公司,比如信泰、横琴、弘康、海保、百年、瑞华、复星、光大、和泰、三峡等统统都申请了一遍。
接下来就是坐等各家发回来核保结论,当然希望是可以在多家保险公司中挑选一家最合适的。
除了这个案子最近比较头大,还有就是肺结节,总体而言,肺结节核保主要是通过判断结节良恶性程度进行。
如果判断为良性病变,比如横琴人寿,对肺结节稍宽松,小于35岁,非吸烟,无肺癌家族病史,孤立性结节(仅一个,直径小于4mm),则能标准体承保。
如果是考虑良性概率大,但是恶性也无法排除,比如复星联合健康,对肺结节发现超2年,半年内ct符合单个结节小于或等于5mm,大小稳定,随访无变化,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无磨玻璃或毛玻璃影,未被建议穿刺或专科明确诊断,则可以除外承保。
还有比如平安健康,对肺结节发现超1年,直径小于或等于6mm,孤立性结节,随访无变化,未被怀疑、确诊为恶性病变,则也可以除外承保。
再有瑞华健康,对肺结节发现超3年,结节无大小、边界、钙化改变,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30mm,即可除外承保,如果是小于4mm,更是可以标保,这里包括多发肺结节、磨玻璃影和异常密度影,是不是很惊叹。
综观横琴人寿、复星联合健康、平安健康和瑞华健康针对肺结节的核保规则,我们可以发现,一和肺结节数量有关(单发/多发),二和发现时间有关(超1年,超2年,超3年),三和直径大小有关(4mm,5mm,6mm,30mm)。
我再大家分享个昨晚看到的“肺结节标保”骚操作,客户X先生,年12月22日体检,CT提示:右肺上叶微小结节,增殖灶考虑,建议随访;年01月01日体检,CT再提示:右肺上叶微小结节,增殖灶考虑;
(年12月22日肺部CT)
(年1月1日肺部CT)
发现一年以上,没有描述结节的形态,没有明确的手术指征,但明确了属于“微小结节”,根据我此前整理的肺结节分类标准,X先生属于单发结节,直径应该是小于等于5mm,恶性概率小于等于1%。
这位骚操作的同行,根据甲状腺结节1级和2级的核保原则,只要能够证明客户X先生的恶性概率和甲状腺结节1级和2级的概率一致无差即可争取标保。
也就是说,既然保险公司认定甲状腺结节1级或者2级可以标保,客户X先生肺微小结节的恶性概率和甲状腺结节1级和2级恶性概率相等,那么类推X先生的肺微小结节同样的可以标保。
至于这位同行如何证明微小结节的恶性概率,这就需要一些专业的理论和数据模型来推测,我只是在这里分享一下X先生(单发、微小肺结节、发现超1年)争取标保的另类思路和方法。
关于如何帮助非标体买保险,我会在明天发布文章去讲述针对肺气肿、胆囊息肉、二尖瓣关闭不全,讲肺结节的核保经验和知识。
很多人不喜欢非标体,因为很麻烦,但我喜欢,因为做非标体有成就感,把很难的事情做成,把不可能变成有可能甚至就成了,这才比较爽。
最重要的是,在帮助非标体的客户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双重信任,这种双重信任不仅是客户对你,也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信心。
以至于现在很多同行搞不定的一些非标案子,都会找我来问问,说淘保侠能不能帮我这个客户争取下投保,哪怕除外、加费都可以。
推荐阅读:
淘保侠是谁?
靠谱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