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我国的常见呼吸道疾病,预计全国有慢阻肺患者万以上。慢阻肺引起肺功能下降,如不积极治疗,会反复加重,影响体力活动,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和肺心病。
由于慢阻肺是常见病,医生都非常熟悉,大多认为只要根据病史(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再结合肺功能检查结果,就可以做出诊断了。但在临床实践中,也会见到被“错误地”诊断为慢阻肺的例子。
王先生今年还不到50岁,年青的时候就经常咳喘,近3年病情加重,活动量稍大就喘不上来气,已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医院多次就诊,做了肺功能检查,显示“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可逆试验阴性”,因此诊断为慢阻肺,给予多种吸入药物治疗。经过治疗后,呼吸困难只有轻微改善,体力活动还是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到我的门诊就诊。支气管哮喘大多数通过吸入激素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疗效,肺功能保持正常。但也有少数哮喘,特别是长期的哮喘患者,会出现所谓的“不可逆性”气流受限,吸入激素的作用难以取得最佳疗效,有的会被“错误地”戴上慢阻肺的帽子。对于这种情况,国际和国内指南都建议可以采用“口服激素可逆试验”,一般用2周,症状和肺功能明显改善,可排除慢阻肺。
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