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我国慢阻肺诊疗的现存问题
TUhjnbcbe - 2021/5/27 23:37:00
白癜风青少年援助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年慢阻肺已升至疾病死亡原因的第3位,位居全球疾病经济负担的第7位,且仍旧呈上升的趋势。在我国,该病也呈高发态势。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7%,有近1亿的慢阻肺患者。1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庞大的吸烟人群、空气污染等因素,我国慢阻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2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然而,目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仍滞后,存在诸多问题。小编参考了呼吸科专家发表的述评内容,3,4对我国慢阻肺诊治中现存的问题进行简要介绍:一、高患病率与高死亡率吸烟、环境污染、低体重、儿童期慢性咳嗽、家族史、教育程度低是我国慢阻肺的主要风险因素。其中,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环境风险因素,而烹饪过程中使用的现代或传统生物燃料与发展中国家的女性易患慢阻肺有关。中国西部农村地区的一项研究发现,农村地区室内生物燃料污染接触史高(92%)、被动吸烟普遍(83%)。3,5据最新的流行病学统计,年我国≥20岁成人慢阻肺患病率为8.6%,而40岁以上人群更是高达13.7%,总人数近1亿,远超全球平均水平。1,3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慢阻肺死亡率约为28.23/10万-57.70/10万,且农村居民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城市。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中国慢阻肺的死亡率居全球之首。3,6慢阻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被列为我国十五年疾病防治规划的五大重点之一。

二、认知现状

虽然我国慢阻肺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形势严峻,但无论医生还是患者,对慢阻肺的认知都存在不足。

在基层医疗机构,甚至更高一级的医疗机构,仍存在较高的漏诊和误诊。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症状相似,常同时存在。而多数慢阻肺患者兼有这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征和肺功能特点,因此慢阻肺常被简单地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文献报道,医院初诊时的误诊率为22.92%,漏诊率为22.09%,高达70%的慢阻肺患者存在诊断不足。4,7这与医疗资源配置有限以及医疗教育水平有关。慢阻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也非常欠缺。在流调中经肺功能检查确诊为慢阻肺的患者中,自报了解自身病情的男性仅占3.0%,女性仅占1.8%。1我国老年患者群体对慢阻肺疾病名称、危险因素以及疾病后果的知晓率均不足2%,明显低于对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的认知。8三、诊断与评估GOLD指出,慢阻肺的诊断需基于症状和危险因素,并通过肺功能检查明确诊断。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和显著危险因素暴露的患者,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0.7就证明存在气流受限,结合临床即可确诊为慢阻肺,并根据FEV1%预计值的大小判断慢阻肺的严重程度。我国慢阻肺诊治指南的推荐与GOLD诊断标准基本一致。肺通气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客观指标,重复性较好,对慢阻肺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估、疾病进展以及治疗反应评估均有重要意义。然而,肺功能测定技术在我国尚未完全普及。在近期的大型流调中发现,只有12.0%的中国慢阻肺患者接受过肺功能检查。1而在我国北部地区进行的、包括77医院的医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9.0%的医生认识到肺功能检查对慢阻肺诊断的重要性。9四、治疗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抗氧化剂等。非药物治疗包括减少危险因素暴露、接种疫苗以及康复、教育和自我管理等。慢阻肺长期治疗的支气管扩张药物首选吸入剂型,而目前农村或城市社区卫生院所配备的平喘药仍主要是口服、静脉注射剂型,很少有农村患者接受长期的吸入维持治疗。另外,虽然吸烟与慢阻肺密切相关,但诊疗过程中主动劝说患者戒烟的医生仅占19.8%。10药物缺乏以及医务人员对疾病认识不足影响了慢阻肺患者在基层的规范治疗。除诊断不足导致的治疗不规范外,基层医生常常只处理急性发作,而缺乏对慢阻肺的长期管理。而且,基层医生对慢阻肺诊治指南不熟悉、用药不规范的情况普遍。这些不规范的治疗导致我国慢阻肺患者整体的疾病严重程度更重以及急性加重频发。4五、管理慢阻肺的治疗目的在于控制当前症状和减少未来的急性加重。减少急性加重是慢阻肺治疗的长期目标,而通过症状、肺功能、过去1年急性加重史等可以预测未来急性加重的风险。因此,一旦确诊为慢阻肺,即应将其纳入慢阻肺分级管理,并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与评估。4对于任何已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选择后续药物时应遵循先审后评的原则,评估症状和未来急性发作的风险,然后做进一步调整。选择吸入装置时,应根据价格、药效、患者的偏好等情况个性化选择,并提供指导。每次就诊时,应检查患者吸入装置的使用情况。应为患者提供自我管理辅导,鼓励患者以积极主动地的生活态度去适应身体状况,学习自我管理技能、戒除疾病风险(如戒烟)、掌握疾病知识、坚持治疗、定期沟通。3常规随访对慢阻肺患者至关重要。然而,我国开展随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比例仅有12.5%,远低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11总结与展望慢阻肺可以预防和控制,早期识别并规范治疗可延缓疾病进程。而通过社区管理提高居民的疾病知晓率、增强防病意识可降低发病率。因此,在基层加强慢阻肺的早诊、早治、宣教和管理尤为重要。主动筛查慢阻肺能把握疾病最佳治疗时机、降低疾病负担,是慢阻肺规范化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鉴于我国大量慢阻肺患者在基层,可通过筛查问卷协助识别慢阻肺病例,提高该病在基层医疗实践中的诊断率。12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并为疾病严重程度分级、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估、指导治疗提供依据。在国家“十三五”卫生规划中,肺功能被建议纳入常规体检,慢阻肺被纳入国家慢病监测体系。3为了在基层推广肺功能检查,年《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年)》(国办发[]12号)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逐步提供简易肺功能测定等服务,将肺功能检查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相信“规划”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慢阻肺诊治面临的被动局面,走向“主动发现、积极防治”的规范化慢病管理之路。4分级诊疗是目前公认的慢阻肺防控最为有效的方法。呼吸专科医联体的发展,能解决学科资源总量不足、碎片化、不均衡和非同质的问题,提高基层诊治管理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能力。通过构建区域专科医联体,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相互协作的慢阻肺双向转诊,实现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和资源的合理利用。3,4

参考文献:

1.WangC,etal.Prevalenceandriskfactors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inChina:anationalcross-sectionalstudy.LancetRespirMed.;():.

2.CelliB,WedzichaJA.UpdateonClinicalAspects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NewEnglJMed.;:.

3.文富强,陈磊.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的现存问题与思考.中华医学杂志.;(2):81.

4.孙永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国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3(1):14.

5.唐永江,等.西部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诊治现状及问题.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13(3):.

6.王德征,等.天津市-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52(7):.

7.李晓晨,刘先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更新与临床实践.临床内科杂志.;35(11):.

8.倪俊,等.上海崇明县60岁以上人群对常见慢病的认知.老年医学与保健.;20(6):.

9.周晓明,等.我国医院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现状的横断面调查.中华内科杂志.;55(9):.

10.周恩飞,等.上海市郊县基层医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规范诊疗知晓情况调查.临床误诊误治.;23(1):9.

11.彭博,等.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现状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1(13):.

1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17(1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慢阻肺诊疗的现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