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并称为‘四大慢病’,在我国慢阻肺已成为慢病防控的短板。”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院长王辰在日前召开的“呼吸专科医联体慢阻肺协作组”成立大会上说,慢阻肺在我国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四高”特点,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王辰说,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的第三大死因;慢阻肺整体疾病负担居我国疾病负担第二位,并高于全球水平。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再加上庞大的吸烟人群、空气污染、新病原与耐药病原等问题,未来我国慢阻肺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与庞大的患病人群不相匹配的是,目前基层诊治慢阻肺的能力很差。首先,基层医务人员能够诊治慢阻肺的很少。慢阻肺农村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首诊患者多数在基层医疗机构,但是2/3以上的病人被漏诊,医院确诊时多数已发展到肺心病、肺气肿。其次,基层医疗机构多数没有诊断慢阻肺的能力。肺功能仪是诊断慢阻肺的必须设备,其价格绝不高于多导心电图机,但多导心电图机在基层很普遍,小型肺功能仪却很少见到。第三,治疗慢阻肺的常用药物缺乏。基层治疗慢阻肺应用最多的是化痰药、抗菌药和中药,没有疾病长期管理用药,更不用说急性发作的雾化吸入药物。
另外,公众对慢阻肺的认知也很低,相比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慢阻肺的知晓率相差太远。一项对上海崇明县60岁以上人群常见慢病认知调查显示:慢阻肺知晓率仅1.87%,吸烟是慢阻肺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为0.7%。
近年来国家对以慢阻肺为代表的呼吸疾病防治日益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策。慢阻肺首次被写入国家慢性病中长期发展规划,慢阻肺管理首次被纳入国家慢病防控示范区考核和管理标准中;慢阻肺成为第二批进入国家分级诊疗试点的疾病。
此次由医院牵头成立的呼吸专科医联体慢阻肺协作组,针对现阶段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存在严重的碎片化、不均衡和非同质的状况,探索发挥优质呼吸专科资源的作用。目的就是要推动慢阻肺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单位的诊疗能力;促进慢阻肺规范诊治和长期管理;推动慢阻肺适宜技术的推广普及。
协作组将发挥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的学科优势,通过慢阻肺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疑难危重症会诊,建立慢阻肺专科人才培养体系,与协作单位联合举办多种类别的短期培训班等,广泛开展业务合作,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文/本报记者张蕊通讯员尹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