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湖南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正全力以赴帮助贫困群体实现脱贫。
湖南贫困人口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工矿企业多,湖南尘肺病患者人数较多,他们在劳动过程中因尘肺病而致贫、返贫。为了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在改善劳动环境、控制新增尘肺病的同时,湖南在全国创新提出提高医保报销比例、降低医疗总费用、实施财政专项救助的“一提一降一助”举措,为脱贫攻坚补上“短板”。同时,积极探索治疗新方式,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努力提高已患尘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专家与尘肺病友详细交流病情。湖南省职院供图
尘肺病救治面临三大难题困扰
“年轻时打工没有注意,为多挣点钱下到矿洞里干活,十几年下来患上了尘肺病。”47岁的刘德旭(化名)因一场持续40多天的咳嗽,医院救治而确诊,每年春天就多喘,夏天湿痛,秋冬则腰酸背软。
尘肺病人各不同,症状五花八门,但相同的是发起病来都呼吸困难、生不如死。
发病期初,刘德旭发烧、咳嗽的症状有时能持续大半夜,这让同房间的工友整夜不能入睡;后来最严重的时候他一咳隔壁房间就锤墙,可刘德旭忍不住也无法控制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天亮了说声对不起。
湖南不少偏远地区因经济落后,大家为生计外出打工、下矿挖煤,在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多人和刘德旭一样患上尘肺病,而这些地区也成为尘肺病高发区域,给家庭、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带来各种困扰。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院长张贻瑞主任医师介绍:“由于尘肺病具有潜伏期长、隐匿性强的特点。一般尘肺病和矽肺病都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潜伏期,一旦发病个人丧失劳动能力,家庭失去经济来源,从而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比较严重。”
尘肺病人的主体大多为农民工,当年他们为祖国建设需要从事各种高风险行业,当出现尘肺病症状时所在的企业或矿山早已破产或关闭,无法找到对应的单位进行工伤认定和救治;而一名尘肺病人每年医疗、疗养、工资、劳保等所需费用达数万元。
同时,因尘肺病早期没有纳入医保,医院在诊断中无法明确其为一种病,只能将患者诊断为肺炎、肺气肿、感冒等病进行救治。
大部分农民工病情严重后无法劳动,只得回到家乡吃药养病,治疗过程大多数为自费,报销比例小,后期治疗也完全示家庭经济状况而定。
“诊断难、治疗难、保障难成为尘肺病农民工长期面临的实际困难,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不可谓不严重,并成为地方政府一块急于解决的心病。”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职业健康处处长谭德明告诉记者。
八十年代以来,湖南外出及在本省从事煤矿、非煤矿山、有色、建材、冶金等行业的人员众多,这些产业工人患上尘肺病后救治不及时,发现即是中晚期患者,家庭贫困让他们只能通过各种途径寻求救助,这让尘肺病人救治的消息一度成为热点。
而每年全国及地方“两会”上,都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及议案,希望政府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