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有着悠久的葡萄酒酿造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年古罗马人征服日耳曼地区时,从希腊人(Greeks)和伊特鲁里亚人(Etruscans)那里引进了葡萄栽培技术,开始在当地种植葡萄并生产葡萄酒。
那时,古罗马人就已发现皮斯波特金滴园(Goldtrpfchen)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并在该处种植葡萄园。现代研究人员也在皮斯波特(Piesport)挖掘出公元年的葡萄酒压榨机,是迄今在阿尔卑斯山北部发现的最大的罗马时期压榨机。
古老的酒窖在8世纪,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开始对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以及与葡萄酒相关的商业进行相关法规管控。
中世纪期间,修道院是葡萄酒文化中心,葡萄酒成为人们日常饮品。教徒们还传承了酿酒传统,并种植了闻名至今的那些葡萄园。莱茵高(Rheingau)的西多会修道院埃伯巴赫修道院(KlosterEberbach)等古老酒庄的葡萄栽培在公元年左右就已开始。
修道院遗址19世纪可以说是德国葡萄酒的“黄金时代”,当时来自摩泽尔(Mosel)和莱茵河(Rhine)产区的葡萄酒深受皇室喜爱,售价甚至高过法国香槟(Champagne)和波尔多(Bordeaux)葡萄酒。
不过,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德国葡萄酒的名声受损。虽然德国当地人喝的还是高品质的德国葡萄酒,但是当时供出口的却是大量混酿甜酒,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廉价圣母酒(Liebfraumilch)和蓝修女酒(BlueNun),所以在国际上德国葡萄酒的代名词是廉价甜酒。
蓝修女酒后来越来越多优质德国葡萄酒出口世界各地,德国葡萄酒在全球的声誉才重新变好。如今,德国主要以生产干型葡萄酒为主,占总产量近70%,另外还有一些出色的塞克特起泡酒和国际知名的德国冰酒。
最重要的是,德国人还爱上了世界上最棒的皮诺系葡萄品种,比如说黑皮诺、灰皮诺和白皮诺。而且德国还是世界第三大黑皮诺葡萄酒生产国(关于德国葡萄酒品种可查看我的文章德国葡萄酒不只雷司令,还有哪些品种值得尝试?),采用的黑皮诺酿酒方式也跟法国勃艮第(Burgundy)同样高质量,被公认是世界上优质黑皮诺的新起之秀,很多都能与勃艮第顶级黑皮诺相媲美,但是价格却低得多。
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德国葡萄酒在历史长河里留下的每一步足迹。
公元前50年之前—前罗马时代
那时,古代日耳曼人喝的是蜂蜜酒,还不知道可以用葡萄酿制酒。我们现在熟知的酿酒葡萄品种是经过几个世纪的挑选和验证才形成的,那些味道最好,最适合酿酒的野生葡萄被逐渐栽培并最终发展成现在的酿酒葡萄品种(VitisVinifera)。
公元前50年之后—古罗马时代
大约年前,罗马人从希腊人和伊特鲁里亚人那里引进了葡萄栽培技术,并在征服阿尔卑斯山北部的过程中,将葡萄栽培技术带到日耳曼地区,首先是将葡萄植株带到摩泽尔地区,接着又带到莱茵河地区。
摩泽尔是德国最古老的葡萄酒产区,而摩泽尔河畔的特里尔(Trier)则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特里尔最初的名字是奥古斯塔·特雷维朗姆(AugustaTreverorum),拉丁语的意思是“特雷维里人的奥古斯都之城”,并作为西罗马帝国的首都。
在皮斯波特(Piesport)、布劳恩贝格(Brauneberg)和埃登(Erden)等地出土的大量葡萄酒压榨机和酿酒器具都见证了摩泽尔历史上十分活跃的葡萄酒文化。另外,德国最古老的酒窖建于年,属医院(VereinigteHospitien)名下。
摩泽尔产区公元年—摩泽尔葡萄园
古罗马执政官兼诗人蒂西米休斯·马格纳斯·奥索尼乌斯(DecimiusMagnusAusonius)写了《摩泽尔河畔》(Mosella)一书,在书中他热情洋溢地描述了摩泽尔河畔那些地势陡峭的葡萄园。
那时,古罗马人会把葡萄酒装载到船上运输。在特里尔的莱茵地区博物馆(RheinischesLandesmuseum)还展览着3世纪一位酒商墓穴中发掘出的“诺伊马根酒船”(Neumagen)。
公元年左右—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大帝支持基督教传播,同时,这位法兰克帝国的德国统治者也为推动葡萄栽培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葡萄栽培主要是由修道院监管。
查理曼大帝从他所居住的英格尔海姆(Ingelheim)的皇宫,发现莱茵高地区南部山坡上的雪比其他地方要更早融化,因此认为莱茵河对岸非常适合栽培葡萄。
据说在公元年左右,仅在黑森山道(HessischeBergstrasse)的皇家修道院洛尔施修道院(Lorsch)就拥有大约个葡萄园。
年—雷司令最早记录
关于德国雷司令的最早记录是在年3月13日,在黑森山道地区卡泽内尔伯根的约翰四世的库存目录中显示,那时很多文献资料中都可以看到拼写为“Riesslingen”的雷司令。
而现代通用的拼写“Riesling”最早记录于年德国植物学家兼医生希罗尼姆斯·博克(HieronymusBock)的拉丁文草药书中。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雷司令葡萄起源于莱茵河地区。年,德国葡萄酒协会(GermanWineInstitute)宣布3月13日为雷司令官方纪念日。
年之后—葡萄园面积减少
文献资料显示,中世纪时期的德国几乎所有地区都种植了葡萄园,并且在年左右达到了繁盛期。然而,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啤酒酿造法的改进,再加上国外葡萄酒进口的增加,德国葡萄园面积开始不断减少。此外,在三十年战争(-)期间,许多葡萄园被摧毁荒废。
年—巨大酒桶
位于巴登地区海德堡城堡(HeidelbergCastle)内现存有一个始建于年的巨大酒桶“HeidelbergerRiesenfass”,可以装22万升葡萄酒,顶部面积非常大,平时还能当作舞池。不过,这种巨大酒桶总共只装过三次葡萄酒。城堡内曾经有四个这样的巨大酒桶,现在只剩下这一个,也是城堡旅游项目最大的看点之一。
年—晚收酒诞生
德国晚收葡萄酒(Sptlese)的诞生是一次意外巧合。
当时,由于信使从富尔达(Fulda)的主教君王那里得到采收许可后,回程在路上耽搁了14天,因此莱茵高约翰尼斯堡(Johannisberg)的教徒只能在葡萄已经被贵腐菌侵蚀腐烂的情况下才开始采摘。
虽然葡萄烂掉了,但是还得酿造葡萄酒。没想到,最终用这种葡萄竟然酿出了一批香甜、美味、具有陈年价值的晚收酒!
当初信使到底因为什么耽搁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晚收酒已是德国葡萄酒中最重要的一种。另外,“Kabinett”珍藏酒这个词也可以追溯到那时的教徒们,他们把最优质的葡萄酒存放在酒窖里称为“Cabinet”小房的地方。
年—摩泽尔雷司令产区
特里尔的选帝侯兼大主教也是一位葡萄酒鉴赏家,他在摩泽尔葡萄酒产区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颁布法令,为了提高葡萄酒品质,所有“差”的葡萄树必须在七年内重植,全部用雷司令葡萄树取代,从而使摩泽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雷司令种植区之一。
年—德国冰酒诞生
德国冰酒(Eiswein)的诞生地是在莱茵河畔宾根(Bingen)的多姆斯海姆(Dromersheim)地区。
据说,德国的第一批冰酒是年2月11日采摘的年生长的葡萄酿造。当时,因为葡萄的品质较差,所以酒农没有在秋季采收,而是留在藤上冬天摘下来准备当作牛饲料。
然后他们发现这些冰冻的葡萄汁液变得非常甜美可口,非常浓缩。所以决定压榨葡萄酿成葡萄酒,最后德国冰酒就这样诞生了!
1年左右—维多利亚女王
在17、18世纪德国葡萄酒最受欢迎的时期,摩泽尔和莱茵高葡萄酒的售价与法国香槟和波尔多最顶级的葡萄酒葡萄酒,甚至还更高。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Hock”一词似乎已成为英国人对德国白葡萄酒的一种昵称,它来源于德国的乡镇霍克海姆(Hochheim),用来表达莱茵高葡萄酒的美誉。
另外,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1年葡萄采收季游访霍克海姆,这可能也是英国人常用“Hock”一词的原因之一,只不过现在这种昵称已不再流行。
年—第一家酿酒合作社
阿尔产区的18位酒农成立了德国第一家酿酒合作社迈施霍斯(WinzerVereinzuMayscho)。那时政治和社会经济都发生变化,廉价的进口酒充斥市场,葡萄又时常欠收,德国酒农陷入了困境,酒农发起合作旨在共同提高葡萄酒品质和成员的收入。
截至年,德国约有个酿酒合作社,共5万名酒农成员,年均葡萄酒产量占三分之一,拥有的葡萄园面积达3.1万公顷。
在符腾堡(Württemberg)和巴登产区酿酒合作社的地位非常重要,那里还有很多兼职酒农。
年之后—葡萄根瘤蚜虫灾
葡萄根瘤蚜虫从北美传入欧洲,使整个欧洲大陆的葡萄栽培面临艰难危机。
在法国,自年开始,大部分葡萄酒产区葡萄园已被全面摧毁。之后,当葡萄根瘤蚜虫害传播到德国波恩(Bonn)、萨克森(Saxony)、巴登和摩泽尔产区时,陷于绝望的酒农们试图用石油和其他手段来对付这种葡萄害虫,但都无济于事。
最终在年,人们发现美国葡萄树能够抵抗葡萄根瘤蚜虫,所以从那时起,欧属葡萄藤就被嫁接到美国砧木上。如今,德国只有少数葡萄园仍有自根葡萄树。然而,葡萄根瘤蚜也从未被完全根除,许多本土葡萄品种就此灭绝。
年—葡萄酒品质管理
从中世纪开始,德国就采取了一些非常严厉的措施来惩罚葡萄酒掺假者:年,一个酒农因为往葡萄酒里掺水而被判决埋进墙上。年,德国颁布第一个打击假酒的皇家法令。年,当时的法尔兹(Pfalz)政府设立了首个由葡萄酒专家担任监管员的职位。
如今,在葡萄酒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葡萄酒检验员。从葡萄园随机取样到规范的酒标内容,他们从各方面来监控葡萄酒的生产条件、是否符合法规,以及瓶装和散装葡萄酒的品质。
年—德国名庄联盟
德国名庄联盟(VerbanddeutscherPrdikatsweingüter,简称VDP)于年成立,旨在将各地区葡萄酒协会联合起来协作管理。VDP也设置了一系列德国葡萄酒分级制度和认证标志,作为德国官方分级制度的补充。
年-年—世界大战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也波及到葡萄酒产业。在德国,各种资源和人力都从葡萄酒业转移,葡萄园面积因此减少了一半以上。国际市场对德国葡萄酒的需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