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红豆豆包
“她们喊我魔鬼。”
“有人喊我是周扒皮,半夜鸡叫。”
眼前的这个朴素的女人一边说,一边笑着,同时不忘拿起手边的小喇叭着宿舍大喊:“姑娘们,起床了。”
凌晨5点的冬夜里,天空还未破晓,操场里刮着刺骨的寒风,一盏昏黄的灯把她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这里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在这读书的女孩子基本都是来自云南省境内的贫困山区。
可是她从来不在孩子面前提“贫困”二字,她更愿意称这群孩子为“大山里的女孩儿”。
十多年过去了,云南的日照把她的皮肤晒得黝黑,常年的辛劳让她显得比同龄人要苍老、瘦小,可是只要一提起她的学生,她眼睛里流露着笑意,闪烁着光芒。
她一生最大的愿望就让山里的孩子,能上清华北大,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
她,就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张桂梅。
一生漂泊、半世艰辛,她依然感恩
年6月,张桂梅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就病逝了。
17岁那年,她跟着姐姐来到了云南支援边疆建设,随后认识了她的丈夫,从此夫妻两人便一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教书。
喜洲,是张桂梅丈夫的老家,一个似乎带着喜气的名字,张桂梅也一度以为自己会在这里幸福地度过余生。
可是命运弄人,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不堪忍受失去亲人悲痛的张桂梅申请调出大理。
两年后,张桂梅来到了了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可是忧患却接连而至,来到丽江不到一年后,她被查出子宫里有肌瘤。
从医院到学校那一段不远的路程,张桂梅走了很久很久,也想了很多很多。当时的她已经没钱为自己治病了,就在万念俱灰、孤苦无助时,这个贫穷的县城用尽所有的力气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张老师,你不要怕,就算我们再穷,我们都会救活你。”
山里人纷纷给她捐款,哪怕兜里揣着的是好不容易省下来的5块钱路费,山里的妇女都毫不犹豫地捐了,这样的情谊,温暖了张桂梅。
“我没有为这个小县城做个一点点的贡献,我却给小县添了这么大的麻烦。”回想起当时的情况,张桂梅的眼睛里依然饱含着感动的泪水。
经过一轮轮苦难,张桂梅忽然觉悟到要为这个小县城做一点事。
是的,当时心怀感恩之心的张桂梅想凭借自己的一点能力做一点事情。
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
她的梦想不大,却改变很多孩子的人生
在民族中学任教期间,张桂梅就发现这里的教育坏境和大理相差甚远,特别是来读书的女孩偏少,还时不时地从课堂上“消失”。
张桂梅当然知道原因——穷,于是她让村干部跟学生家里沟通,说自己出钱,一定让孩子读书。
她开始克扣自己的工资,给孩子们买菜、交学费、买生活用品:
“我少花一点,我这个班50多个人,起码我不让我教这个班的孩子因为交不起书费辍学,我拼老命,一边教书一边往回找孩子。”
可是尽管这样,女孩辍学的情况还是不断发生。
一次,张桂梅为了“捞”回一个女学生跑到了山里,才发现孩子的父母宁愿让高三的女儿留在家里干活,也要把上小学、上初二的两个儿子送出去县城补习。
气得张桂梅当场质问孩子母亲,得到的回复却是一句“他们是儿子”。
这样一句轻飘飘的话重重地压得张桂梅几乎喘不过气。
就在当时,华坪县儿童福利院也找到张桂梅,希望她可以担任院长,福利院的很多孩子都是被遗弃健康女婴
这时张桂梅才意识到,在这个大山里贫穷不是最可怕的,比贫穷更可怕的是愚昧。
于是一个想法在张桂梅的内心萌芽,她要办女子高中,她要从根源上“解决低素质的母亲、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
说起来简单,可是在这个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的地方,办一个免费的女子高中谈何容易呢。
不少人都说她的梦想太过疯狂,可是张桂梅没有放弃,从年开始,她就为这个别人口中疯狂的梦想四处奔走。
回想起自己当时疯狂的举动,如今张桂梅显得有些羞涩,不是为了自己“像乞丐一样”凑集经费的举动觉得不好意思,而且觉得自己把事情想到太容易了。
当时的她天真地认为,只要自己做这件事情的出发点是好的,那么就一定会得到支持。
而结果呢,钱没有凑到,谩骂的话倒听了不少:“骗子,戴个眼镜出来骗钱”,“好手好脚还不干活”……
有一次,她到昆明一家企业筹集办学资金,话还没说完,老板就叫保安赶人,“见我不走,居然放狗咬人!”
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到自己的委屈,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可是哭过之后,她又爬了起来,她告诉自己不能放弃。
从年到年,整整5年的时间,只要时间允许,她每年都去外地凑款。无奈的是,尽管这样的拼尽全力,她凑到的也只是杯水车薪。
“对不起,这片大山,对不起,我的父老乡亲们。”
就在张桂梅实在撑不下去到时候,转机出现了。
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要去北京开会,县里给了她块钱买衣服,张桂梅想都没想,拿着这些钱给山里的孩子们买了电脑。
于是穿着旧衣服破裤子的她,在北京时被一个女记者“逮”着了。凭借着记者敏锐的新闻触觉,她深入了解了张桂梅的情况。
就这样,张桂梅想为大山建立女子高中的梦想被报道了出来,来自全国的支持也纷至沓来。
就如奥普拉所说:“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
春风一度,梦想就花开了。
那个时候的张桂梅不知道,原来自己的梦想,真的可以改变很多孩子的人生。
我们无法改变一切,但可以等待一切改变
年8月,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终于建好,张桂梅又开始挨家挨户的去找那些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没有继续上学的女孩子,苦口婆心的劝来读书,好不容易招了个学生。
9月开学,张桂梅担任校长,还有其他16位老师,似乎一切都走上了正规。
可是让张桂梅始料未及的是这些孩子的基础太差了,说是高中,可是孩子们有的连小学知识都掌握不好,老师们肩上责任加重的同时,士气也顿时被打消了不少。
一次家访中,张桂梅遇到了一个学生的爷爷奶奶,老人和张桂梅说:“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我孙女读高中了。”
老人自豪的眼神和此生无悔的语气深深地触动了张桂梅。
那是第一次张桂梅如此深刻地感受到:原来知识,在山里人心里分量是那么的重。原来让女孩子读书,也是一家人或者是一大片山的希望。
回去后,张桂梅把老师召集了起来,用一种几乎苛刻的态度说:干就干,不干就辞职走人,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最少教出来二本。
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很多老师都打了退堂鼓,但更令张桂梅感到挫败的是,是6名孩子的离开。
她去找孩子的家长,结果被家长破口大骂:我们家没有钱。她去找孩子,孩子却说:我听不懂,不想学。
她磨破了嘴皮子,才劝回来2个。
这些打击并没有让张桂梅气馁,反而更加唤醒了她的斗志,她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剩下的96个孩子身上。
年,华坪女高第一届96名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达69人,综合上线率高达%
在这是一份漂亮的答卷,是孩子们的坚持,更是张桂梅及其其他老师“付出全部生命”般的守候。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们无法改变一切,但是我们可以坚持做下去,终有一天我们会等到一切改变。
我没有感动孩子,是孩子感动了我
从年起,华坪女高连续9年的上线率高达%,一本上线率从4.26%达到40.67%,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
看到这些成绩时,张桂梅的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这些在旁人眼里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仿佛她早就成竹在胸。
小说《梦见狮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些人天生与众不同,他们拥有着不属于自我而共属他人的光辉。”
张桂梅就是这样的人。
眼看着学校的成绩越来越好了,可是张桂梅的身子却也越累越差了,她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
“我现在只希望自己身体能够好一点,可以多送出去几届学生。”
6年前,因为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张桂梅停止了授课,转当后勤。
她是校长,也是保安,每天检查熄灯与否,赶走路上的蛇,拿着小喇叭催促着孩子起床、吃饭、做操、学习。
每年寒暑假,已经63岁张桂梅都坚持到贫困山区做家访,把“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
因为她知道一张高校文凭,虽然不能确保让孩子都站上顶峰,却会让大多数孩子免于跌落谷底。
知乎上有个提问:底层出身的孩子,假设当年你没能上或者,你会损失和错过什么?
什么是底层?就是除了你自己,你一无所有。
这个世界本不公平,有时候自己努力的天花板,不过是别人的起点。
可是这个世界又异常公平,只要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努力读书,学习一些技能,并不一定能让你成为百万富翁,却至少可以让你能选择一份喜欢的工作,而不是被迫地让工作来选择你。
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因为它真的可能改变你整个人生。
就像华坪女子中学门口挂着的横幅中写得那样: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从风华正茂走到眉眼沧桑人生不惑,张桂梅几乎将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留给了大山里的孩子。
很多从这里毕业的孩子,都对张妈妈心存感激,可是在张桂梅的心里,她的人生,也因为这些孩子、这片土地而变得更有价值。
经常有人会问:我们的教育会变好吗?这个世界会变好吗?
会的,因为只要有张桂梅这样的老师在,我们孩子也会越来越好。
我们的孩子也终将把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