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尖沙咀金巴利道,繁华街区中唯独一栋陈旧的粉红色方形建筑,夹杂于现代商场与高级酒店之间,仿佛定格了时光。
香槟大厦这栋粉红色的方形建筑,即历史见证者香槟大厦,虽现显不起眼,但年初建时曾是九龙区最高的建筑。
香槟大厦正是一代商业巨头霍英东在房地产领域的起航点。
霍英东年轻时期
年,霍英东以万港币购得此地块,由他的立信置业负责建设,建成了一座10层高的商住大楼,也就是后来的香槟大厦。
当然,年的霍英东并没有能力支付万港币的全部款项,幸运的是,地块的卖家为当时的香港首富何东爵士,富有的何东家族同意仅收取10%的首付款(即11.3万港币)即可先行开发。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何东家族
霍老的创新精神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香港的房屋销售习惯是整栋楼出售,价格昂贵,普通市民难以承担。
(即使到今天,香港人还是习惯称“买楼”而不是“买房”,从中可见一斑。)
年,霍英东急需偿还何东家族的款项,因此首创了“分层分间”销售方式,使得香槟大厦被划分为单独的单元,每个单元的价格变得普通市民也能负担。
五十年代前的香港房屋习惯整栋出售
公契的发明
因为不再是整栋楼出售,香槟大厦内部分割成多个单元,便产生了“公共区域”的需求。走廊、楼梯、大堂等如何划分产权,以及维护费用如何分担?
于是,霍先生与一位英籍律师合作,创设了“公共契约”,按房屋面积分摊,不同面积的业主承担不同比例的产权和维护责任。
发明期房
此外,为了减轻自身财务压力,霍英东引入了“期房销售”,即在建设阶段就开始售卖尚未完成的房屋,通过这种方式回笼资金,这在香港被俗称为“卖楼花”。
港媒早前报道
按揭的发明
公摊、期房之外,霍英东还创新引入了银行按揭贷款,让资金不足的购房者也能通过银行贷款购房,从而推广了“供楼”这一概念,成为香港半个多世纪的热门话题。
香槟大厦,霍英东的房地产生涯起点
三大发明集于一身
年,分层分间销售、公摊面积协议(公契)、期房销售(楼花)、按揭贷款等一系列创新的房地产建设与销售模式,在香槟大厦上首次实施,使其成为时代的标志。
被广泛认为是香港房地产业的开端,霍英东在香港房地产界的地位如同鼻祖。
年,香港地产建设商会成立,霍英东无争议地被选为创会会长。
过去六十多年,香槟大厦这座粉红色外立面的老建筑依然坚挺于尖沙咀金巴利道,历经岁月洗礼。商铺中灯箱闪耀,廊道两侧挂着经典的红白招牌,地面铺设纸皮石地板,梯间还保留着木雕扶手。
香槟大厦
店铺大多已关闭,只有极个别还在营业。地下室几乎空无一人,灯光昏暗,墙面剥落,走廊尽头的星座冰室外,几张小木桌围坐着寥寥几位街坊。
#深度好文计划#如今的香槟大厦内部当年的辉煌已成往事,如今显得冷清。
据悉,香港富商李兆基家族已申请对香槟大厦进行强制拍卖,很快这座大厦将被拆除重建;霍英东也已于年去世。
近月来,摄影爱好者们携带相机,在橱窗前摆弄,赶在香槟大厦消失前留下一些历史痕迹。
时代变迁,虽感唏嘘,也只能静待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