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斯蒂芬霍金,不过是媒体狂欢里的一瓶香槟
TUhjnbcbe - 2024/8/22 16:53:00
北京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13569.html

孔夫子到死了以后,我以为可以说是运气比较的好一点。因为他不会噜苏了,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

——《在现在中国的孔夫子》

昨天,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去世,享年76岁。消息一经传开,铺天盖地的媒体围观,举国上下的网友哀悼,连绵不绝的哀情滔滔,斯蒂芬·霍金虽死犹生在“爱”的海洋里。这时,我总会想起并不熟悉的臧克家,想起他那句非常熟悉的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很多人用后半句来赞美伟人死亡后的永生,然而,伟人生前大多可用前半句概括。这是一个很尴尬的事实:那些口口相传的伟人生前大多处于话题边缘,却在死后成为媒体狂欢——正如鲁迅先生《在现在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所说,“孔夫子到死了以后,我以为可以说是运气比较的好一点。因为他不会噜苏了,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斯蒂芬死后被如此多媒体追捧造成如此的轰动,可是生前呢,除了高中生写作文频频用他作素材,还有几家媒体紧追不舍呢?

我们似乎处于一个无解的轮回里,每一个故事都有前世今生。去年,余光中先生走了,媒体纷纷驻目,那篇《乡愁》不知道被转载了多少次,“生前最后一次XXX”不知道造就了多少10万+,更不知道多少人打着“民族诗人”的旗号作着理念推销。再举一个例子,陈毅之子陈小鲁在几天前去世了,而媒体又开始了新一轮投弹,精准打击着自个扑过来的飞蛾,“陈小鲁道歉”、“陈小鲁评价XXX”、“陈小鲁最XXX”等话题不知道吸引了多少远道而来的游客。但吊诡的是,他们似乎只有在死后才能登高成圣,生前仿佛都是媒体世界的透明人。余光中在世时,安然无波,媒体不知道去哪里了;陈小鲁先生在世时,道了那么多次歉,媒体似乎视而不见;霍金在世时,那所谓的霍金预言何曾像今天这般热度非凡?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余光中、陈小鲁还有霍金先生或许也没有想到死后会获得这么大的殊荣,或者说根本就不在意这隆重而乏味的纪念,可是媒体愿意硬要颁发给他们奖项,不知道是为他们架升美名,还是为了给自己提高身价。我不禁想到王朔《顽主》里的一段情节,

“你说,那些名作家会不会端臭架子,拒绝领奖?,于观把青年作家送到门口,青年作家忽而有些忧心忡忡。于观安慰他,不怕的,领不领是他们的事,不领我们硬发。谢谢,太谢谢了。青年作家转身和于观热情地握手,灯不拨不明,您这一席话真使人豁然开朗。”

燥起来吧,我也豁然开朗。

1
查看完整版本: 斯蒂芬霍金,不过是媒体狂欢里的一瓶香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