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国真正需要的真的只是一个张桂梅吗
TUhjnbcbe - 2024/6/25 16:17:00

“我有一个规矩,走出这个学校以后,就不要老回头看这个学校,老惦记着这个学校,你要往前走。”这是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的“燃灯校长”张桂梅给学生们立下的一个规矩,但却永远不是她自己的规矩。

十几年来,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大山里的孩子,用生命照亮了一批又一批孩子的前程,而她自己却被肺气肿、肾囊肿、颅骨肿瘤等23种疾病缠身,64岁的她几乎油尽灯枯,却仍然坚守在生命的岗位上。

她没有子女,但她却把普天下的孩子都当作了自己的子女;她也没有什么财产,但她却用自己无私的奉献创造了无比丰富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方面,她十几年如一日,守护者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擎灯校长”;另一方面,她似乎又像一位暴君,强迫学生们进行“填鸭式学习”,又动不动呵斥学生,还曾对一位毕业后当了全职太太回校捐款的女生骂道“滚”。

世人赞美她,亦有人抨击她。赞美她的人发自内心,抨击她的人居心叵测。固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为人处世,以菩萨心肠行事,纵偶有霹雳手段,亦不过形格势禁,局势使然。但有大爱普照世,“不遭人嫉是庸才”。

然而,中国固然需要张桂梅,但中国真正需要的真的只是一个张桂梅吗?

我想,答案绝对是否定的!

有人牢骚道:“若我们大家都像张桂梅那样,无儿无女,无私奉献,这是要我们完全地牺牲自己啊!若人人如此,国家还有人吗?”

这样的牢骚绝对是对我们提倡弘扬张桂梅精神的严重误解啊!

完全牺牲个体去成就他人与社会也绝非我们应该提倡的。个体与社会是统一的。个体固然离不开社会,但社会也绝离不开个体。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学习张桂梅身上的那种精神,而绝非照搬她的事迹。“论心不论迹”,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把张桂梅身上的那种精神与我们个人的实际相结合,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社会实践的实际出发,化身作千千万万个版本的“张桂梅”!

中国真正需要的,也绝非个人英雄主义!我们总是去弘扬甚至大肆渲染一个人的丰功伟绩,总习惯于从局部、从个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很少触及整体、从集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是犯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

日常生活中,有人经常会说:“如果没有谁谁谁,我们就不会有什么什么。”我们固然不能否定他说的一定程度上的事实,但这样的话里隐含着的价值导向却需要引起我们深深的警惕!一项伟大事业的完成真的只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真的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个别英雄人物身上吗?这是什么样的逻辑?这是想要享福而又不想奋斗、躺赢的逻辑!这是想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逻辑!这是极端自私的个人主义逻辑!为什么你要见水深火热而袖手旁观?为什么你不能为大家的福祉而略尽绵薄之力?

张桂梅没有对不起我们大家,反而是我们大家对不起张桂梅。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老师、学生六方合力的结果。请深刻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大家努力的不足,才凸显了一个张桂梅?同志们啊,不要再做麻木的看客,行动起来吧!我们着实让一个张桂梅承受了太多她“难以承受之重”啊!

中国真正需要的真的只是一个张桂梅吗?绝不是!中国真正需要的是千千万万个张桂梅,是人人化作张桂梅!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真正需要的真的只是一个张桂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