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到中年,父亲的一场大病,让我看清了兄弟 [复制链接]

1#

都说亲情是世界上最为特殊而美好的感情,出生在多子女家庭的人更是深有体会。从小,父母就告诉我们,有兄弟姐妹,咱们就有底气,不怕被别人欺负,可以相互帮助。当父母离开人世,原生家庭里也就剩下兄弟姐妹和我们是血亲。

诚然,父母的教导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兄弟姐妹之间团结互助更胜于独生子女的单打独斗。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一旦成了家,就鲜少和兄弟姐妹来往,尤其是住得远的。甚至彼此之间可能因为一些利益产生争端和矛盾,从而出现隔阂,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54岁的张大姐对此就感悟颇深,她以往节假日时,还能和兄弟姐妹们坐下来欢声笑语,畅谈一番,维持表面的平和。然而,经历了父亲的一场大病之后,她对兄弟姐妹们却是大失所望,直言:“父亲的一场病,就撕开了他们丑陋的面目,让我看清了人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张大姐的故事。

54岁张大姐的自述:

我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我是小女儿。父亲在他65岁的时候就确诊了肠癌,好在当时及时手术,术后效果也还不错,又舒服地过了几年的退休生活。但没想到在他70岁的时候,却又出现了严重的肺气肿。去医院看了之后,医生说父亲年纪这么大了,体质又不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开一些药回家静养了。回家之后三四年,父亲已经完全不能自理,连呼吸都要靠呼吸机来维持,吃喝拉撒都在床上,需要人照顾。

因为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要工作赚钱,所以照顾父亲的这个重担自然就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母亲算是那种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虽然嘴上不饶人,但是在行动上却一直在照顾父亲,我们看在眼里,内心里也满是感激。

那时候,母亲还是做得很称职的,反而是兄弟姐妹的表现让我感到寒心。之前医生建议我们买个家庭呼吸机在家里给父亲用,我立刻在群里面跟他们商量。没想到却没有一个人回话,他们不说买,也不说不买,就这么僵持着。

因为一套国产设备下来,至少也得上万块,虽然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也只需要出个几千块罢了,但他们却依旧不想花这个钱。后来父亲呼吸越来越难受了,我看了心疼,便不等他们了,当机立断自己买了套设备送了回去。后面父亲也一直念叨说,要不是小女儿给他买了部呼吸机,他早就不在人世了。

我的哥哥姐姐嘴上说心疼父亲遭这么大罪,但实际上行动上一点表示也没有,最多也就是偶尔给个、块钱,逢年过节回家住个几天,其他的基本没有。每次姐姐回老家,她甚至从来不进父亲的房间一次,顶多来的时候在门口喊一声,走的时候再在门口喊一句。

医院看望最多,给钱最多的还是我。后面我看母亲照顾父亲太辛苦,于是提出说要给钱请护工,但却招到母亲的反对,她认为倒不如把这个钱给她,她来照顾就可以。

一开始我以为母亲怕花钱,怕这个钱给外人赚去,所以想把钱财留在自个儿家里。于是我答应了,每个月给0块钱给母亲,当作照顾父亲的辛苦费。她也经常跟我说买了什么好吃的营养品给父亲吃,如何无微不至地照顾父亲。

然而到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她经常是做了一大盘菜放在冰箱里,等父亲要吃的时候,再拿出来热一热给他吃,连续吃上好多天再周而复始。而她这么做只是为了可以早点去打麻将,我之前给她的钱也基本上都输在了麻将桌上。

我想了想也只能叹一口气,毕竟长期照顾一个病人也是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连续照顾父亲10年,直到他去世的人也确确实实是母亲。我们作为子女都做不到为生病的父亲端屎端尿,又有什么资格反过头来指责母亲呢?

父亲是前年去世了,虽然内心有点伤心,但是说实话,我们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毕竟都解脱了。尤其是母亲,她也不用辛辛苦苦去照顾一个病人,可以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了。

但是在怎么安顿母亲的问题上,我们兄弟姐妹又因为意见不合差点大打出手。也是这件事情撕开了他们丑陋的面目,露出了他们伪孝的一面。

父亲过世之后,母亲不愿意继续一个人住在老屋里面,一是寂寞,二是那个位置也比较偏,晚上黑乎乎的没有人,不安全。

我那天去看望母亲,正好家里来了个乡下的亲戚,他们正聊得欢。乡下亲戚建议母亲搬到他们附近去住,周围还有她以前认识的几个老伙伴,以后一起住着,不会觉得寂寞,还可以相互照应。

母亲也很愿意,忙寻求我的意见。我想着母亲这么大年纪了,又刚经历丧夫之痛,换个环境生活,有相识的人在周围陪伴她也好。乡下亲戚建议一起去村里面逛逛,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位置。

逛着逛着,我们找到了一间带院子的房子,位置挺好的,我们三个人都很满意。房东开价20万,其实20万不算贵的,镇上的房子少说也要五六十万,我想着我们三个兄弟姐妹一人7万,不算多,谁家也不缺这个钱。哪怕我出10万,他们两家一家出5万,我也是愿意的。但我不能擅自做主,于是我跟母亲说;“搬家买房是大事儿,回头我跟哥哥姐姐商量一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

于是回来之后,我把母亲的想法发在了群里,告诉了哥哥姐姐。群里沉默了好久,没人说话。等到晚上,突然我的手机一直震,显示群里有几十条未读信息。点进去一看,全都是他们对我的攻击,主要意思是,我为什么要怂恿母亲去乡下买房子,而且一个老人为什么要住这么好的房子,接着就开始各种诉说自己的困难,说拿不出钱。后面就说我多管闲事,说母亲没有自知之明,甚至说她这么大年纪了,还要给子女添负担。

那一刻,我真的是非常生气,明明可以好好说话,心平气和地沟通,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安置方案,也不一定非要买那个房子。但是他们却为了这几万块钱,直接撕破了脸,让我觉得匪夷所思,也让我对传说中的这血浓于水的亲情嗤之以鼻,觉得是个笑话。

弟弟家的女儿出生半年后,就丢在娘家,直到7岁要上学了才接走,这期间都是由母亲辛辛苦苦地抚养长大。姐姐上学的时候,生了大病,家里条件不好,但父母也是倾尽全力去救治和照顾,如今轮到母亲碰到养老问题了,个个都彷佛拿到一块烫手山芋一样,想要扔掉。

最后那个房子还是没有卖,母亲也依旧住在那个偏僻的老屋里。我本来想自己单独买下来给母亲住,但后来想想也还是放弃了,因为多子女家庭的复杂,不是简简单单可以解决的,有时候并不完全是钱的事情。因为自己做决定,自己去负担的那个人,在事情发展中出现问题时,就容易被人埋怨。

比如说在哥哥姐姐没有同意的情况下,我擅自做主买下了房子,让母亲住进去,以后母亲一个老人但凡在村里出了点什么事情,我就是那个被人指指点点的恶人。哪怕我现在出全部的钱,也不会换来他们的一句感谢,甚至在出事后,这件事还会成为他们攻击我的把柄,会说“都怪她当年没事找事”。我害怕成为那个吃力不讨好的人。

以前我们几个都表现的一派和谐的样子,没想到却只是表象。一方面是刻意地回避了一下不好的东西,而去往好的方面释怀;另一方面表面上和和气气,是因为没有触及到他们真正的利益,一旦触及到切身利益了,他们就会露出真正的算计。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我才彻底看穿了他们的品行,原来我们虽然同父同母,却早已不是一家人,如今三观早已天差地别。我现在才发现,人心真的很复杂,想通了还好,想不通就容易痛苦抑郁,以后只能告诉自己尽力就好,不合适的人就不要强求来往了,哪怕是亲兄弟、亲姐妹。

结语

都说父母大多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的子女,但子女却未必能回馈相同的爱。这句话在张女士的身上更是体现地淋漓尽致。可能曾经,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还算可以,但随着长大后各自成家,每个小家成为一个独立的利益体,一旦遇到大的变故,比如父母生病这种事,彼此之间就容易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希望我们在照顾父母的这件事情上,能够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毕竟父母从小把我们抚养长大也不容易,他们现在老了,也到了我们该反哺的时候了。正如同我们老了的时候,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好好地赡养我们一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