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胸部CT检查示,肺部多发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约20%~30%胸部CT检查见磨玻璃结节(GGN)征象的患者肺内存在多发性结节,尤以亚洲患者多见;而有研究显示:>70%GGN患者为I期肺癌;肺部多发性GGN提示患者有罹患多原发肺癌(MPLC)的风险,而非肺癌的肺内转移。目前多原发肺癌的治疗尚无权威指南,微波消融效率高、所需时间短,或可成为早期多原发肺癌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是治疗早期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但对于同期多发肺癌患者,病灶往往分布于不同肺叶,若切除全部病灶会导致患者损失过多肺功能,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仅切除主病灶,残留病灶可能发生局部进展和远处转移。微波消融术相对于外科手术更加微创、为患者保留更多肺功能,在肺癌治疗中展现较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肺癌方面,热消融技术具有:创伤小、疗效明确、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操作相对简单、适应人群广等特点。最近研究表明:经皮热消融治疗不能耐受手术切除早期NSCLC患者(肿瘤直径2cm-3cm)的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达到97.7%、72.9%和55.7%,且死亡率小于1%。微波消融(MWA)是热消融技术的一种,MWA可用于多原发肺癌,与射频消融的疗效和远期生存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微波消融术后仍存在肿瘤细胞隐匿性残留的风险,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成为目前较为前沿的探索方向。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微波消融二线治疗已在不适合手术的IIIB-IV期NSCLC患者中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显示: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客观缓解率为33.3%,DCR为61.9%,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病例。微波消融联合免疫治疗目前有且仅有卡瑞利珠单抗有循证证据支持。
WCLC大会一项报告提示:免疫治疗MPLC患者可能有潜在获益
医院既往接受微波消融治疗患者展示:患者确诊腺癌一月,入院行微波消融治疗;消融后1月可见增大的高密度融蚀区;消融后3个月,融蚀区逐渐变小;消融后6个月,仅可见条索状融蚀区。
为了进一步探索微波消融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多原发早期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医院陈昶教授团队开展一项“微波消融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同期多发肺癌”的临床研究。现结合该研究的一例患者对该治疗方案进行简单介绍。
病史:
76岁男性患者,明确右下肺腺癌1年余,于1年前行CT引导经皮消融,术后少量气胸。现两肺散在结节影斑片影,两肺气胸。肺功能差(FEV1预测百分比:39.9%,肺通气功能重度减退)。确诊右上肺腺癌1月,复查胸片仍提示少量气胸。
治疗:
右肺下叶基底段:患者接受磁导航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电磁导航进入右下叶基底段(B7、B8)两个病灶,R-EBUS确认病灶,在X线下进行活检、刷检、灌洗送病理学,细菌学检测,术中ROSE提示疑似恶性,遂行水冷微波消融(60W、8min,60W、5min)
右肺上叶结节:CT引导经皮肺穿消融45W、5min。
本次手术由顾晔主任进行磁导航引导下微波消融、根据患者情况,顾晔主任为该患者量身定制了电磁导航路线。董志毅医生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和消融,并结合病理科武春燕主任和董正伟主任多学科会诊,共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患者术中平稳,未出现并发症。
术前电磁导航路线规划
术中电磁导航支气管镜
病例要点:
该老年患者由于双肺气肿,肺功能重度减退,无法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两个肺结节位于右下叶外周带,结节小,且周围无明显支气管通过,难度非常大。介入团队联合麻醉团队、病理科团队以及胸外科团队,治疗顺利完成。右肺下叶基底段结节:磁导航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前后比较右肺上叶磨玻璃结节:CT引导经皮肺穿消融治疗前后比较
目前针对风险程度高的肺结节的治疗普遍采取胸腔镜手术(VATS),不仅可以治疗,也可以做到全面诊断。但是由于部分可疑恶性肺结节的患者因身体、年龄及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等因素,不能耐受或不敢接受胸腔镜手术,因此,发展更为微创、有效的肺内小结节治疗手段势在必行。肺结节消融技术是近些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治疗手段。
并发症:
气胸是消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7%,气胸更常见于以下情况:肺气肿、男性、年龄>60岁、肿瘤<1.5cm、肿瘤位于肺下叶、单发肿瘤穿刺肺组织次数3次、消融多个肿瘤穿刺次数多、消融路径穿过肺组织的长度较长或者穿过较大的叶间裂。大部分气胸容易治疗,或者是自限性的,不需要治疗即可自愈。
研究后续治疗:
该患者治疗依托于申康重大项目“微波消融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同期多发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接受微波消融后,于第3天出院,已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目前患者状况佳、未出现不良事件,将进一步进行后续治疗、安全随访以及生存随访。
医院胸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医院科技量值排名中,胸外科学位列全国第2位。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于年引进医院内镜中心,并于年12月全球首创开展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肺癌微波消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微波消融术为患者保留更多肺功能,操作便捷、手术时间短,在肺癌治疗中展现较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胸外科陈昶教授团队开展的微波消融联合免疫治疗研究是一次创新性的尝试,有望革新多原发早期肺癌治疗策略。
微波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卡瑞利珠单抗招募
同期多发肺癌患者
尊敬的患者及患者家属:
医院胸外科正在进行一项“微波消融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同期多发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一项开放、多中心的II期临床试验”,该研究由医院陈昶教授牵头,预计在国内5家医院开展,计划招募例患者。该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登记(ChiCTR),医院发展中心推进的重点项目。
对于同期多发肺癌患者,病灶往往分布于不同肺叶,若切除全部病灶会导致患者损失过多肺功能,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仅切除主病灶,残留病灶可能发生局部进展和远处转移。微波消融术相对于外科手术更加微创、为患者保留更多肺功能,在肺癌治疗中展现较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卡瑞利珠单抗已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医院陈昶教授牵头开展的微波消融联合卡瑞利珠单抗研究,有望革新多原发早期肺癌治疗策略。
如果您成功入组本项研究,您将获得:
研究期间规定的研究器械免费提供
研究期间规定的基因检测免费提供
研究期间规定的研究药品免费提供
根据您完成的访视与检查提供一定的交通补偿
医护人员进行定期观察和随访指导
如果您符合下述条件,可与我们联系:
1.年龄18~79岁;
2.既往无其他肿瘤病史;
3.既往未接受过任何全身性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4.经CT确诊的多发肺部结节,靶病灶个数≥2个且≤5个(单个结节最大径≥8mm或实性成分最大径≥5mm,且单个结节最大径≤30mm),靶病灶至少分布于两个肺叶;
5.ECOGPS评分0-2(身体状况良好、生活可自理);
6.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注:以上标准只是初筛,是否能够入组,以医生的判定为准。
该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PI陈昶主任。团队联系(王医生)、(临床协调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