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世界第一的霉霉经济学,究竟有什么魔力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来源:娱理

过去一年,出道已经17年多的泰勒·斯威夫特再次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代。

她的第六次巡演“时代巡回演唱会”迄今已获得超10亿美元票房收入,成为史上票房最高的巡回演唱会,而此次巡演才进行到一半,年还将继续,除票房外还会有大量版权、授权、衍生品等收入。

据估算,去年上半年霉霉巡演为美国创造了约50亿美元(约亿人民币)的GDP,年底《时代》周刊首次将单独一名艺人选为年度人物。霉霉也成为世上少数几个仅靠音乐就积累超10亿美元资产的人之一,而她才刚满34岁。

她每到一处都会拉动当地的旅游、酒店、餐饮经济,有的国家总理邀请她去开演唱会,有的城市为她短期更名。金融分析师创造了Taylornomics、Swiftnomics、TSwiftLift、Swiftmania等词汇,用来分析这位歌手引发的经济效益。

“她就是音乐产业”,除了是一名才华横溢的创作人、歌手之外,霉霉的商业头脑也颇为突出。她通过逐张重录专辑,将版权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全球付费音乐时代。她的时代巡演以多万美元的成本被制作成电影,在全球获得超2.6亿美元票房,中国票房超万,打破同类影片票房纪录,且开创了全新的制宣发模式和观影习惯。

我们常讨论“粉丝经济”,在霉霉强大的经济拉动力面前,的确会引发不同行业的人思考。有网友问,为什么内娱无法出现这样的巨星效应?霉霉在音乐、电影领域的成功是否是可借鉴的?近期,娱理工作室与此次电影引进的知情人士、乐评人、电影及演出投资人、粉丝等交流了一下看法。

本周末,网友Summer即将去影院四刷《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这部电影虽然排片长期不足1%,但每逢周末就有不少霉粉自发包场,复刷率相当高。

目前该片在国内票房超过万,是同类影片中票房最高的(此前票房较高的是年的音乐纪录片《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票房万)。考虑到该片有大量粉丝包场、特效厅包场,出票不合规现象相对更为严重,实际票房应该更高。

Summer起初自称只是霉霉的“路好”,但几次活动参与下来,已经开始转粉。

“一开始我都不敢去,她的歌我只是大概听过,每首歌最多只会唱一句,这个电影又鼓励大家唱歌,很怕会尴尬。结果没想到电影院效果那么好,没有人在意你是不是会唱,跟着蹦蹦跳跳就很开心。我觉得这个电影起到了一部分演唱会或者KTV的功能,让社畜周末能宣泄一下,释放一下,我现在会唱的歌越来越多了。我希望它能上映久一点,感觉我还可以再刷几遍。”Summer说。

以前也有过很多“演唱会电影”,比如去年底北美还有碧昂丝的巡演电影在院线上映,霉霉巡演电影的导演萨姆·伦奇之前还拍过碧梨、BTS的演唱会电影,国内五月天也推出过多部演唱会电影,音乐纪录片如MJ的《就是这样》、《贾斯汀·比伯:永不言败》等也曾获得很好的反响,此外还有不少演唱会官摄放到线上播出。

但霉霉本人特别鼓励了大家在电影院里放声歌唱,尽情享受,并且可以用手机拍下粉丝嗨唱的场面,把粉丝氛围推向了极致。

在电影片尾,伴随着一首被粉丝称为“霉国国歌”的《LongLive》,能听到霉霉的一番深情独白。她表示之所以制作这部电影,是希望因为经济原因或种种原因无法去到她巡演现场的swifties也能拥有参与感,她相信未来他们一定可以见面。

粉丝场把参加演唱会的仪式都搬进了电影院,因为有可以自由活动的空地,花活甚至比去演唱会还多——

在观影前的准备上,很多粉丝都会做霉霉同款眼妆、造型、数字13的手背贴纸、代表十张专辑的“霉甲”,戴上自己亲手串的“友谊手链”到现场和其他粉丝交换。当然,荧光棒、手环、自制物料已经是标配;

霉粉装扮(图源网络)

演员刘思慕展示在霉霉演唱会上收到的友谊手链

某粉丝包场自制物料(图源网络

然后在观影过程中,除了可以大声尖叫和跟唱外,很多热门歌曲都会有粉丝心照不宣的“仪式”。比如残夏(《CruelSummer》)一响下场蹦迪,“柳皇”(《Willow》)有人举着魔法球“做法”,《ChampagneProblems》有人开香槟碰杯,《LookWhatYouMadeMeDo》爱整活儿的粉丝们cos起了侃爷和金·卡戴珊……

粉丝场氛围(图源网络)

通常来说在影院内盗录、“屏摄”都是不被允许的,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违法且会受到处罚的行为,但这部电影似乎成了一个不被追究的特例,各个国家的影院都成了粉丝聚会狂欢的场所。这些狂欢视频通过自媒体不断传播,也拉动了更多路人进场。

某知情人士向娱理工作室复盘了此次《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在中国是如何引发圈层狂欢的。

这部电影是倒计时13天定档的,时间并不充裕,也只有一张海报、一支预告可作为物料,且此前已经在流媒体上线。因此片方选择了跟粉丝站在一起、成为其中一员的策略,把核心群体打透,再由他们产出的口碑和事件辐射泛粉。

在定档阶段,片方的所有宣传动作都围绕数字13进行,当时《一闪一闪亮星星》下雪场风头正盛,而霉霉的“残夏”也有能够引发粉丝现场狂欢的属性,网友自发贡献了一些联动,给霉霉大电影在泛众印象里打个了标签。

到了预售阶段,所有倒计时海报是根据霉霉过往专辑内容、以及你可以如何享受这场演唱会电影来进行设计的,解决了素材匮乏问题,也让粉丝感受到片方的用心,愿意进行良性互动。

片方设计了13:13和21:17两个特殊仪式感场次,一个是幸运数字场,一个是零点烟花场,直白告诉观众这是一部演唱会电影。之后便有大量展现霉霉舞台魅力和粉丝影院蹦迪的视频释出,引发路人好奇。上映后又做了“为爱做e”场次,吸引核心粉丝群体复刷。现在正值假期,这样特殊的观影体验对学生是有吸引力的,所以这部电影的结伴率也比较高。

上映后,霉霉本人感受到了中国粉丝的热情,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表现,发布了一条独家微博,很好地鼓励了粉丝。一直到上映第三周,官方的宣传动作还在持续,基本每天都能诞生热搜或热梗。

可以说,霉霉的时代巡演电影是“粉丝电影”运作的又一个典型案例。至于这部电影究竟是以怎样的价格和方式被引进,之后霉霉和中方会不会还有进一步的合作,目前仍是秘密。

霉霉的时代巡演无疑是代表当今世界顶级娱乐工业水准的音乐演出之一。无论是不是她的粉丝,都会被演唱会各方面的精良制作和歌手的舞台魅力所感染。

时代巡演自去年3月在在美国格兰岱尔开启,大电影里的内容是8月洛杉矶SoFi体育场里举办的三场演唱会的画面剪辑而成的,每场的录制设计了不同机位,保证了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完美无暇的。国内外都有博主制作视频分析霉霉演唱会的技术规格,从舞台、控台的设计,各种屏幕和灯光的布置,演职人员的密切配合,现场与虚拟技术的交互等,都无可挑剔。

巡演电影画面(图源网络)

霉霉本人也为此次巡演做足了准备,提前六个月起坚持在跑步机上完整唱歌,把舞蹈动作练成肌肉记忆,才能在舞台上游刃有余地实现一系列复杂的走位、定点、跟地屏和伴舞的互动配合。

她独自完成了长达三个半小时、40多首歌的唱+跳及部分弹奏,全程没有提词器,始终情绪饱满、充满爆发力,展现了全球顶流偶像应有的业务实力。

《22》与台下的科比女儿拥抱

这样一场赏心悦目的演唱会被搬上大银幕后,能够被看到更多考究的细节。比如霉霉的每一位伴舞都很有个人特色,她使用的定制麦克风、吉他、衣服、衣袋等都是根据对应歌曲而更换,混响做得很有细节;

两首歌之间会有丝滑的转场设计,比如“跳水”名场面、巨蟒特效转场、《Don’tblameme》结束的变调转场等。

十张专辑连贯起来,能清晰看到霉霉从一名乡村音乐少女到大众流行偶像,从跌落谷底到强势归来,不断打碎和重建自我的成长轨迹。

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也不再从自我感受出发写歌,霉霉依然交出了能令人耳目一新的两张“民俗姐妹花”高质量新专,证明了重生归来的霉霉在继续攀登事业高峰。

除了专业能打之外,在美国中产家庭长大的霉霉也展现了过人的商业头脑。《时代》评价她“将艺术和商业结合到一起,释放出历史性的力量”。

霉霉的曾祖父就是银行董事会主席,父亲是美林的股票经纪人,母亲曾做过基金市场总监。霉霉11岁起就开始跟不同音乐公司打交道,家人为了支持她的音乐事业,举家搬到纳什维尔,在她成名之前,她的父亲已经投资入股了她的前经纪公司大机器。

或许因为从小在家耳濡目染,霉霉在版权和商业方面的决策颇为果敢,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版权争夺战,带动更多艺人开始优先考虑独立性和话语权。

最近霉霉常穿绿色出行,靴子上出现了蛇元素,引人猜想“大名誉”重录或已提上日程。

电影方面,霉霉的巡演电影打破了以往电影都要经过的制片-发行-放映产业流程,没有大制片厂出品,没有主流发行商,也不走流媒体发行,而是霉霉的公司直接跟AMC院线谈合作,“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AMC仅收取少量发行费用,霉霉公司将获得比其他制片公司更多的票房分账和后续更灵活自由的发行方式决定权,比如仅在周末放映。碧昂丝巡演电影采用了跟霉霉相同的模式,也是跨过发行商直接与AMC合作。

时代巡演电影开预售一小时票房即破万美元,上映后创造了AMC史上最高单日票房纪录,最终总票房进入北美年度票房榜前十。

霉霉和碧昂丝两位巨星正在以强大的个人影响力,挑战着好莱坞的百年电影产业模式,抛弃了传统大制片厂和发行商,不再被他们的霸权左右,让院线开始具备一定的宣发能力。虽然这个模式不会适用于所有电影,但对于这样有着特殊卖点,但又不想花很多钱在宣发上的独立电影来说,或许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

有网友看完霉霉的巡演电影后意犹未尽,提到了国内现在的某些当红偶像、歌手、乐队,说如果他们的演唱会也能在电影院上映就好了,那样就可以再来影院蹦迪唱歌,“不是看不起演唱会,而是大电影更有性价比。”

这次的霉霉热潮是可以复制的吗?很难。

乐评人卢世伟向娱理工作室表示,演唱会电影五月天多年前就尝试过了,最多五千万票房,基本能看到天花板。霉霉是外国歌手,中国粉丝很难有机会能看到她的现场,这部电影是一次新鲜的体验,对于没看过她演唱会的粉丝来说,会有一种补偿心理。就像疫情期间线下演出停止,线上演唱会就爆火了一样。

不过卢世伟认为,演唱会电影还是无法取代身在现场,与台上真人互动、近距离观察和接触的魅力,不会形成一个很大的风潮。

《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电影海报

另一位在电影和演出行业均有投资布局的T经理也表示,霉霉的成功是一个个例,在国内不太具备可参考性。

“泰勒是美国现象级歌手,她的艺术天赋、商业运作能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疫情后演出市场异常火爆,但是能达到她的演出效果和票房的凤毛麟角。她演出的城市愿意以她命名,她的演唱会一票难求,这些都是催高电影票房的因素,所以不是演唱会电影的形式造就了它的票房,而是泰勒的实力。

其次,她的个人号召力,加上这种可以在影院里宣泄的方式,带来了一种不同的观影体验。她的粉丝里90、00、10后有很多,这样的体验对票房肯定是非常有帮助的。

另外,国外顶级歌手来国内演出的机会不多,这部电影释放了一部分积压已久的市场需求。

但我认为这种演唱会电影的形式只能是电影的一种尝试和补充,不会成为主流。如果这种发朋友圈式看电影成为了观影主流,那传统电影可能就要灭亡了。”

不过也有营销公司从业者花花向娱理工作室表示,尽管她个人也觉得演唱会电影在国内市场空间有限,但泰勒巡演电影的一些方向性思路还是值得学习的。

“这个电影在国内上映的时候,它的高清流媒体版本、各种盗摄视频已经满天飞了,但依然有很多人愿意去影院,甚至二刷三刷。因为比起电影本身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一次良好的聚会和社交体验,一个有仪式感的跨年或周末,还有就是最好的视听享受,这些是他们在其他地方无法得到的。在今年的大环境下,压抑、焦虑是很多人的常态,需要适当的宣泄。

国内最近的仪式感营销,《一闪一闪亮星星》的下雪场、《年会不能停!》的啤酒场,本质上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都在提升影院观众的沉浸感、互动感、参与感,为每个个体提供情绪价值,我们也会思考还能怎样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

宏观一点来看,疫情后全球电影产业都在经受着严峻挑战。连皮克斯都开始大规模裁员,好莱坞电影的吸引力正在下滑。国内也不容乐观,近两年的市场报告表明,年轻一代的影院观众正在大量流失。危机面前,未来的电影应该是更多元的,更能提供新鲜感的,更能让年轻人产生兴趣的。

音乐演出市场也是如此,虽然疫情后出现了线下演出热潮和观众报复性消费,但随着时间推移,疲态已经开始显现,只有真正高实力、高人气的歌手才能一直保持住热度。

T经理说,艺术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但形式始终只是形式,归根结底还是内容为王。只有内容本身质量够硬,能够引起大众的共情,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巨星不常有,泰勒也不是一开始就能有今天这样地位的。巨星的诞生也是很多内外因综合促成的,既要有个人的天分和努力,也少不了外部的机遇和产业的支撑。

对于艺人本人来说,或许“世一”的成功只源于一个最简单朴素的道理:热爱你的事业,尊重你的观众,全力以赴对待每一个作品。当你有机会登上万众瞩目的舞台时,你付出过的汗水都会变成星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